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

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

常微分方程特性总结

催更|辅导|私塾兼职|联系偷偷:LifeGoesOn_Rio

1. 初等解法

本章主要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

1.1 直接积分型

如果一阶微分方程可以直接写成下面的形式:

$$
\frac{dy}{dx} = f(x)
$$

也就是说,右边只含有 $x$(不含 $y$),那么它就是直接积分型

解法步骤

  1. 将方程写成:

    $$
    dy = f(x) , dx
    $$

  2. 两边同时积分

    $$
    \int dy = \int f(x) , dx
    $$

  3. 得到:

    $$
    y = \int f(x) , dx + C
    $$

    其中 $C$ 是任意常数。

例题 1
求解:

$$
\frac{dy}{dx} = 3x^2
$$

解:

  1. 写成积分形式:

    $$
    dy = 3x^2 , dx
    $$

  2. 积分:

    $$
    \int dy = \int 3x^2 , dx
    $$

  3. 结果:

    $$
    y = x^3 + C
    $$


例题 2
求解:

$$
\frac{dy}{dx} = e^{2x}
$$

解:

  1. 积分:

    $$
    y = \int e^{2x} , dx = \frac{1}{2} e^{2x} + C
    $$


特点总结

  • 右边只含 $x$(或是常数) → 直接积分。

  • 不需要分离变量,也不需要复杂变形。

  • 是所有一阶微分方程里最简单的一类。

  • 解的形式一定是:

    $$
    y = F(x) + C
    $$


1.2 直接分离变量型

直接分离变量型微分方程是指,方程可以写成以下形式:

$$
\frac{dy}{dx} = f(x)g(y)
$$

或等价地:

$$
M(y),dy = N(x),dx
$$

即变量 $x$ 与 $y$ 可以完全分离在等式的两边。

解法步骤:

  1. 将方程变形为分离形式

    $$
    \frac{1}{g(y)} , dy = f(x) , dx
    $$

  2. 两边积分

    $$
    \int \frac{1}{g(y)} , dy = \int f(x) , dx
    $$

  3. 计算积分结果

    $$
    G(y) = F(x) + C
    $$

    其中 $C$ 是任意常数。

  4. (可选)解出 $y$ 关于 $x$ 的显函数,如果积分结果可以反解的话。

例题
求解:

$$
\frac{dy}{dx} = x y^2
$$

  1. 分离变量:

    $$
    \frac{dy}{y^2} = x , dx
    $$

  2. 两边积分:

    $$
    \int y^{-2} , dy = \int x , dx
    $$

  3. 计算积分:

    $$
    -y^{-1} = \frac{x^2}{2} + C
    $$

  4. 解出 $y$:

    $$
    y = -\frac{1}{\frac{x^2}{2} + C}
    $$

特殊注意点⚠️

  • 若 $g(y) = 0$ 在某些 $y$ 处恒成立,这些 $y$ 值就是平衡解(常值解),要单独考虑。
  • 分离变量法要求方程在某一区域内 $f(x)$ 和 $g(y)$ 可积。
  • 积分常数 $C$ 不能漏写,且要记住它在代数变形时可以合并。

1.3 全微分方程

一个一阶微分方程

$$
M(x, y) , dx + N(x, y) , dy = 0
$$

如果存在一个二元函数 $\varphi(x, y)$,使得

$$
d\varphi = M(x, y) , dx + N(x, y) , dy
$$

那么这个方程称为全微分方程(Exact Differential Equation)。

换句话说,$M$ 和 $N$ 分别是 $\varphi$ 对 $x$ 和 $y$ 的偏导:

$$
M = \frac{\partial \varphi}{\partial x}, \quad N = \frac{\partial \varphi}{\partial y}
$$

判别条件

若 $M$、$N$ 具有连续的一阶偏导,则该方程是全微分方程的充要条件是:

$$
\frac{\partial M}{\partial y} = \frac{\partial N}{\partial x}
$$

记忆技巧
“$M$ 对 $y$ 偏导等于 $N$ 对 $x$ 偏导” → 就是全微分方程。


解法步骤

  1. 检查全微分条件
    计算 $\frac{\partial M}{\partial y}$ 和 $\frac{\partial N}{\partial x}$,如果相等,就可以继续求解。

  2. 积分求势函数 $\varphi(x, y)$

    • 先对 $M(x, y)$ 关于 $x$ 积分:

      $$
      \varphi(x, y) = \int M(x, y) , dx + h(y)
      $$

      这里 $h(y)$ 是积分“常数”,但它可能依赖于 $y$。

  3. 利用 $N(x, y)$ 确定 $h(y)$
    对上式求 $\frac{\partial \varphi}{\partial y}$,令其等于 $N(x, y)$,解出 $h(y)$。

  4. 写出通解

    $$
    \varphi(x, y) = C
    $$


例题
求解:

$$
(2xy + 3) , dx + (x^2 + 4y) , dy = 0
$$

  1. 检查全微分条件

    $$
    M = 2xy + 3, \quad N = x^2 + 4y
    $$

    $$
    \frac{\partial M}{\partial y} = 2x, \quad \frac{\partial N}{\partial x} = 2x
    $$

    条件成立 → 是全微分方程。

  2. 积分 $M$ 关于 $x$:

    $$
    \varphi(x, y) = \int (2xy + 3) , dx = x^2 y + 3x + h(y)
    $$

  3. 利用 $N$ 确定 $h(y)$:

    $$
    \frac{\partial \varphi}{\partial y} = x^2 + h’(y)
    $$

    与 $N = x^2 + 4y$ 比较,得到:

    $$
    h’(y) = 4y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h(y) = 2y^2
    $$

  4. 得到势函数

    $$
    \varphi(x, y) = x^2 y + 3x + 2y^2
    $$

  5. 通解

    $$
    \boxed{x^2 y + 3x + 2y^2 = C}
    $$


特殊情况

如果全微分条件不满足,可以尝试乘以一个 积分因子 $\mu(x, y)$,使得:

$$
\mu M , dx + \mu N , dy
$$

变成全微分方程。
积分因子可能是 $\mu(x)$、$\mu(y)$ 或 $\mu(x, y)$。


1.4 特殊全微分方程

形如:

$$
M(x, y), dx + N(x, y), dy = 0
$$

如果

$$
\frac{\partial M}{\partial y} \neq \frac{\partial N}{\partial x}
$$

那么它不是全微分方程,但是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积分因子 $\mu$,使得:

$$
\mu M(x, y), dx + \mu N(x, y), dy = 0
$$

满足全微分条件,从而化为全微分方程。


全微分条件回顾

如果存在 $\mu(x, y)$,要求:

$$
\frac{\partial (\mu M)}{\partial y} = \frac{\partial (\mu N)}{\partial x}
$$

展开:

$$
\mu_y M + \mu M_y = \mu_x N + \mu N_x
$$

这就是积分因子的判定方程。


常见的积分因子类型

在考试或做题时,最常用的是下面三种情况:

(1) 积分因子 $\mu(x)$ 只依赖于 $x$

全微分条件化为:

$$
\frac{\frac{\partial M}{\partial y} - \frac{\partial N}{\partial x}}{N} = f(x)
$$

如果结果只含 $x$,那么积分因子为:

$$
\mu(x) = e^{\int f(x) , dx}
$$


(2) 积分因子 $\mu(y)$ 只依赖于 $y$

全微分条件化为:

$$
\frac{\frac{\partial N}{\partial x} - \frac{\partial M}{\partial y}}{M} = g(y)
$$

如果结果只含 $y$,那么积分因子为:

$$
\mu(y) = e^{\int g(y) , dy}
$$


(3) 积分因子为 $x^m y^n$

如果 $M$、$N$ 具有齐次特征,可以假设:

$$
\mu(x, y) = x^m y^n
$$

然后代入全微分条件求 $m, n$。


解题步骤

  1. 检查 $\partial M / \partial y \overset{?}{=} \partial N / \partial x$

    • 如果相等 → 是全微分方程,直接解
    • 如果不相等 → 进入步骤 2
  2. 猜测积分因子形式

    • 优先尝试 $\mu(x)$ 或 $\mu(y)$
    • 如果不行再试 $\mu(x^m y^n)$ 或其它形式
  3. 计算积分因子 $\mu$

  4. 将原方程乘以 $\mu$,变成全微分方程

  5. 按全微分方程的步骤求解:

    • 对 $M$ 关于 $x$ 积分
    • 用 $N$ 确定“积分常数函数”
    • 写出通解 $\varphi(x, y) = C$

例题(特殊全微分方程)

求微分方程的通解:

$$
(2xy + y),dx + x^2,dy = 0.
$$

(注意:这里隐含 $x\neq0$,因为稍后会出现 $1/x$ 的项。)


1️⃣检查是否精确

$$
M(x,y)=2xy+y,\qquad N(x,y)=x^2.
$$

计算偏导:

$$
M_y=2x+1,\qquad N_x=2x.
$$

显然 $M_y\neq N_x$,所以方程不是精确的


2️⃣尝试仅关于 $x$ 的积分因子 $\mu(x)$

检验公式

$$
\frac{M_y-N_x}{N}=\frac{(2x+1)-2x}{x^2}=\frac{1}{x^2}.
$$

右边只含 $x$,因此存在积分因子 $\mu(x)$,且

$$
\mu(x)=\exp!\Big(\int \frac{1}{x^2},dx\Big)=\exp!\Big(-\frac{1}{x}\Big)=e^{-1/x}.
$$


3️⃣用积分因子把方程变为精确方程

两边同乘以 $\mu(x)=e^{-1/x}$:

$$
e^{-1/x}(2xy+y),dx + e^{-1/x}x^2,dy = 0.
$$

记新的系数为

$$
\widetilde M(x,y)=e^{-1/x}(2xy+y),\qquad \widetilde N(x,y)=e^{-1/x}x^2.
$$

(可检验 $\partial_y\widetilde M=\partial_x\widetilde N= e^{-1/x}(2x+1)$,确为精确。)


4️⃣求势函数 $\varphi(x,y)$

找 $\varphi$ 满足 $\varphi_x=\widetilde M$,对 $x$ 积分(把 $y$ 看作常数):

$$
\varphi(x,y)=\int e^{-1/x}y(2x+1),dx + h(y)
= y\int (2x+1)e^{-1/x},dx + h(y).
$$

观察到

$$
\frac{d}{dx}\big(x^2 e^{-1/x}\big) = e^{-1/x}(2x+1),
$$

所以

$$
\varphi(x,y)=y\cdot x^2 e^{-1/x} + h(y).
$$

对上式关于 $y$ 求偏导并令其等于 $\widetilde N$:

$$
\varphi_y = x^2 e^{-1/x} + h’(y) \stackrel{!}{=} \widetilde N = x^2 e^{-1/x}.
$$

于是 $h’(y)=0$,即 $h$ 为常数。


通解(隐式形式)

势函数为 $\varphi(x,y)=x^2 y e^{-1/x}$,因此通解为

$$
\boxed{,x^2 y e^{-1/x}=C,}
$$

其中 $C$ 为任意常数(且通常假定 $x\neq0$ 以保证表达式定义良好)。

2.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

2.1 一阶线性齐次ODE

一阶线性齐次常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为:

$$
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0
$$

这里:

  • $y = y(x)$ 是未知函数;
  • $P(x)$ 是已知的连续函数;
  • 齐次表示右边等于 $0$(如果右边是非零函数,就叫非齐次)。

我们可以用 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 来求解。
因为它是齐次的,所以分离变量法特别简单。

1:分离变量法

  1. 原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0
    $$

  2. 移项: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= -P(x) y
    $$

  3. 分离变量:

    $$
    \frac{1}{y} , dy = -P(x) , dx
    $$

  4. 两边积分:

    $$
    \ln|y| = -\int P(x) , dx + C
    $$

  5. 两边取指数:

    $$
    y = C_1 , e^{-\int P(x) , dx}
    $$

    其中 $C_1 = \pm e^C$ 是常数。


方法 2:积分因子法(通解)

虽然齐次情况下不一定需要,但它是非齐次情况的基础,所以也可以用。

  1. 原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0
    $$

  2. 积分因子:

    $$
    \mu(x) = e^{\int P(x) dx}
    $$

  3. 两边乘以 $\mu(x)$:

    $$
    e^{\int P(x) dx} \frac{dy}{dx} + P(x) e^{\int P(x) dx} y = 0
    $$

  4. 左边就是一个积的导数:

    $$
    \frac{d}{dx} \left[ e^{\int P(x) dx} y \right] = 0
    $$

  5. 积分:

    $$
    e^{\int P(x) dx} y = C
    $$

  6. 解得:

    $$
    y = C e^{-\int P(x) dx}
    $$

和分离变量法结果一致。


例题
解:

$$
\frac{dy}{dx} + 2y = 0
$$

解法(分离变量):

  1. 移项: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= -2y
    $$

  2. 分离变量:

    $$
    \frac{1}{y} , dy = -2 , dx
    $$

  3. 积分:

    $$
    \ln|y| = -2x + C
    $$

  4. 取指数:

    $$
    y = C_1 e^{-2x}
    $$


特点总结

  • 解总是形如:

    $$
    y = C e^{-\int P(x) dx}
    $$

  • 指数因子 $e^{-\int P(x) dx}$ 控制衰减或增长。

  • 因为是齐次方程,解中只有一个常数 $C$。

  • 如果 $P(x) > 0$,解会随 $x$ 增大而衰减;如果 $P(x) < 0$,则会增长。


2.2 一阶线性非齐次常微分方程(ODE)

一阶线性非齐次常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是:

$$
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Q(x)
$$

这里:

  • $P(x)$ 和 $Q(x)$ 是已知的连续函数;
  • $Q(x) \neq 0$ 表示它是非齐次,如果 $Q(x)=0$ 就变成了齐次方程。

非齐次的求解方法通常用 积分因子法,它的核心思路是把左边变成一个积的导数。


方法:积分因子法

步骤

  1. 原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Q(x)
    $$

  2. 计算积分因子:

    $$
    \mu(x) = e^{\int P(x) , dx}
    $$

  3. 两边乘以 $\mu(x)$:

    $$
    e^{\int P(x) dx} \frac{dy}{dx} + P(x) e^{\int P(x) dx} y = Q(x) e^{\int P(x) dx}
    $$

  4. 注意左边是一个积的导数:

    $$
    \frac{d}{dx} \left[ e^{\int P(x) dx} y \right] = Q(x) e^{\int P(x) dx}
    $$

  5. 两边积分:

    $$
    e^{\int P(x) dx} y = \int Q(x) e^{\int P(x) dx} dx + C
    $$

  6. 解出 $y$:

    $$
    y = e^{-\int P(x) dx} \left[ \int Q(x) e^{\int P(x) dx} dx + C \right]
    $$


通解结构

非齐次方程的解可以看作:

$$
y(x) = y_h(x) + y_p(x)
$$

  • 齐次解($y_h$):
    解齐次方程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0
    $$

    $$
    y_h = C e^{-\int P(x) dx}
    $$

  • 特解($y_p$):
    取一个不含 $C$ 的解:

    $$
    y_p = e^{-\int P(x) dx} \int Q(x) e^{\int P(x) dx} dx
    $$

这样:

$$
y = C e^{-\int P(x) dx} + e^{-\int P(x) dx} \int Q(x) e^{\int P(x) dx} dx
$$


例题
解:

$$
\frac{dy}{dx} + 2y = e^x
$$

解法

  1. 积分因子:

    $$
    \mu(x) = e^{\int 2 dx} = e^{2x}
    $$

  2. 乘以 $\mu(x)$:

    $$
    e^{2x} \frac{dy}{dx} + 2 e^{2x} y = e^{3x}
    $$

  3. 化为积的导数:

    $$
    \frac{d}{dx} \left[ e^{2x} y \right] = e^{3x}
    $$

  4. 积分:

    $$
    e^{2x} y = \frac{1}{3} e^{3x} + C
    $$

  5. 解出 $y$:

    $$
    y = \frac{1}{3} e^{x} + C e^{-2x}
    $$


特点总结

  • 公式:

    $$
    y = e^{-\int P(x) dx} \left[ \int Q(x) e^{\int P(x) dx} dx + C \right]
    $$

  • 通解 = 齐次解 + 特解。

  • $P(x)$ 影响解的衰减/增长趋势,$Q(x)$ 决定解的长期外部驱动形态。

  • 如果 $Q(x)$ 是常数或指数函数,计算会非常快;如果是更复杂函数,可能需要分部积分或特殊函数。


2.3 初等替换

在求解微分方程时,如果方程的结构比较复杂,直接求解困难,就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变量(或新函数)来把原方程变成一个更简单的方程。
这种“引入新变量并求解”的方法,就叫做 初等替换

关键思想
把原来的变量($x, y$)或它们的某个组合($y/x$, $x+y$, $e^y$, $\ln x$ 等)换成一个新变量 $u$,
从而让方程的结构更规整,方便分离变量或应用已知公式。


(1) 变量替换

当方程里 $y$ 和 $x$ 以某种组合出现时,可以直接设:

$$
u = y + ax \quad\text{或}\quad u = y - ax \quad\text{或}\quad u = \frac{y}{x} \ \dots
$$

例子 1:
方程: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x+y}{x}
$$

这里 $x+y$ 经常成对出现,所以设:

$$
u = x+y \quad\Rightarrow\quad \frac{du}{dx} = 1 + \frac{dy}{dx}
$$

把 $\frac{dy}{dx}$ 替进去,就能得到一个关于 $u$ 和 $x$ 的简单方程。


(2) 自变量替换

当 $x$ 出现的方式不方便(比如三角函数、指数函数),可以换自变量:

$$
t = \varphi(x)
$$

并利用链式法则: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dy}{dt} \cdot \frac{dt}{dx}
$$

例子 2:
方程: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1}{\ln x}
$$

设:

$$
t = \ln x \quad\Rightarrow\quad \frac{dt}{dx} = \frac{1}{x}
$$

于是: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dy}{dt} \cdot \frac{1}{x}
$$

这样变成了 $t$ 的积分问题。


(3) 因变量替换

当 $y$ 的表达式比较复杂,可以令:

$$
u = \varphi(y)
$$

然后用链式法则: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dy}{du} \cdot \frac{du}{dx}
$$

例子 3(伯努利方程)

$$
\frac{dy}{dx} + P(x)y = Q(x)y^n
$$

令:

$$
u = y^{1-n} \quad\Rightarrow\quad \frac{du}{dx} = (1-n) y^{-n} \frac{dy}{dx}
$$

可以把它化成一阶线性方程。


(4) 对称性替换

如果方程中 $x$ 和 $y$ 对称出现,可以考虑:

$$
u = x+y \quad\text{或}\quad u = x-y
$$

甚至直接交换自变量与因变量:

$$
x \leftrightarrow y
$$

特别适用于曲线对称问题。


(5) 乘积或商的替换

当方程中经常出现 $y/x$ 或 $xy$,可设:

$$
u = \frac{y}{x} \quad\text{或}\quad u = xy
$$

这样能化成齐次方程或可分离变量的形式。

例子 4(齐次方程)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x^2 + xy}{x^2}
$$

出现 $\frac{y}{x}$ 的迹象,设:

$$
u = \frac{y}{x} \quad\Rightarrow\quad y = ux,\ \frac{dy}{dx} = u + x\frac{du}{dx}
$$

就能降阶。


初等替换的通用步骤

  1. 观察方程结构
    找出 $x,y$ 之间反复出现的组合(和、差、积、商、幂、指数、对数等)。

  2. 设新变量 $u$
    让方程里的“复杂组合”变成一个简单的 $u$。

  3. 用链式法则求导
    把 $\frac{dy}{dx}$ 或 $\frac{d^2y}{dx^2}$ 转换成关于 $u$ 和新自变量的导数。

  4. 化简方程
    目标是得到分离变量、线性方程或其他可解的标准形式。

  5. 回代求解
    解出 $u$ 后,代回原变量求 $y(x)$。


小结

  • 初等替换是灵活性很高的技巧,没有统一的死公式,关键在于识别模式

  • 最常见的替换模式:

    • $u = y/x$(齐次方程)
    • $u = y^{1-n}$(伯努利方程)
    • $u = x+y$ 或 $u = x-y$(对称问题)
    • $t = \ln x$(自变量换对数)
    • $u = e^y$(因变量取指数)

2.4 非正规型 ODE

非正规型 ODE在微分方程里通常是指不能直接写成常规显式形式的方程,比如不能直接写成

$$
\frac{dy}{dx} = f(x, y)
$$

这种形式的微分方程。

一个正规型的一阶常微分方程,一般可以直接写成:

$$
y’ = f(x, y)
$$

这种结构简单,变量一目了然。

非正规型 ODE,就是不能直接这样写的,它的结构可能是:

  1. 既不能显式表示 $y’$
  2. 也不能直接分离 $x$ 和 $y$

常见的表现形式:

  • $F(x, y, y’) = 0$($y’$ 是隐含在方程里的)
  • $F(x, y, p) = 0$(这里 $p = y’$)
  • 甚至没有明确的自变量,形如 $F(y, y’)=0$ 或 $F(x, y’)=0$

(1) 显式形式难以化出 $y’$

例如:

$$
x^2 (y’)^2 + y^2 = 1
$$

这里 $y’$ 是平方形式,不是直接的显式表达式。

处理方法
设 $p = y’$,转化为关于 $p$ 的代数方程,然后解 $p$,再积分。


(2) Clairaut 型

$$
y = x y’ + f(y’)
$$

  • 这里 $y’$ 出现在 $x$ 的系数和 $f$ 函数里
  • 是一种非正规型,因为 $y’$ 没法直接孤立成 $y’ = \dots$

解法

  1. 设 $p = y’$
  2. 方程变为 $y = xp + f(p)$
  3. 对 $x$ 求导:$y’ = p = p + x p’ + f’(p) p’$
  4. 化简得到 $p’$ 方程,解出 $p$ 的常数解和包络线。

(3) Lagrange 型

$$
y = x f(p) + g(p),\quad p = y’
$$

这是对 Clairaut 型的推广。

解法

  • 依然令 $p = y’$
  • 代入并对 $x$ 求导,得到关于 $p$ 的可分离变量方程
  • 解出 $p(x)$,再积分求 $y$

非显式变量方程

有时候 $x$ 和 $y$ 地位对称,比如:

$$
F(x, y, y’) = 0
$$

这种情况下,可能需要交换自变量与因变量($x \leftrightarrow y$),或者引入参数 $t$:

$$
x = x(t), \quad y = y(t)
$$

把一阶方程转成两个关于 $t$ 的方程,最后消去 $t$。


解法的一般思路

对于非正规型的一阶 ODE,常用的套路是:

  1. 引入代换
    令 $p = y’$(或其他合适的替换),将 $y’$ 当作独立未知量,把原方程转成关于 $x,y,p$ 的代数方程。

  2. 消元
    根据方程形式,消去 $y$ 或 $x$,得到 $p$ 与 $x$(或 $y$)的关系。

  3. 积分还原

    • 如果 $p = p(x)$,直接积分 $y = \int p(x), dx$
    • 如果 $p = p(y)$,则 $dy/dx = p(y)$,分离变量积分。
  4. 特殊解 + 通解
    某些形式(比如 Clairaut 型)除了通解外,还会有一条包络线作为特殊解。


例题(Clairaut 型):

$$
y = x y’ + (y’)^2
$$

  1. 设 $p = y’$,得:

$$
y = x p + p^2
$$

  1. 对 $x$ 求导:

$$
p = p + x p’ + 2p p’
$$

化简:

$$
(x + 2p) p’ = 0
$$

  1. 两种可能:

    • $p’ = 0$:$p = C$(常数)
      回代 $y = Cx + C^2$(直线族,通解)
    • $x + 2p = 0$:$p = -x/2$
      回代 $y = x(-x/2) + (-x/2)^2 = -x^2/2 + x^2/4 = -x^2/4$(包络线,特解)

  • 非正规型 ODE 关键特征:$y’$ 没有直接显式表示成 $f(x,y)$

  • 常用方法:

    • 令 $p = y’$
    • 分类型(Clairaut 型、Lagrange 型、对称型等)处理
    • 有些需要交换自变量与因变量引入参数
  • 注意:有些非正规型方程的通解和特殊解是分开求的(尤其是包络线问题)

2.5 克莱罗方程

定义
克莱罗方程是以下形式的一阶微分方程:

$$
y = x y’ + f(y’)
$$

其中:

  • $y$ 是未知函数
  • $y’ = \frac{dy}{dx}$
  • $f(y’)$ 是关于 $y’$ 的已知函数

这里的特殊之处是:方程 对 $y$ 和 $y’$ 是线性的,但 $f(y’)$ 是非线性函数。


解法步骤

(1) 一般解

  1. 对方程

    $$
    y = x y’ + f(y’)
    $$

    对 $x$ 两边求导:

    $$
    y’ = y’ + x y’’ + f’(y’) \cdot y’’
    $$

  2. 化简:

    • 左右同时都有 $y’$,相减得到

      $$
      0 = (x + f’(y’)) y’’
      $$

  3. 由乘积等于零,可得两种情况:

    • 情况1:$y’’ = 0$

      • 积分得 $y’ = C$(常数)

      • 代回原方程:

        $$
        y = Cx + f(C)
        $$

        这就是 一般解

    • 情况2:$x + f’(y’) = 0$

      • 解出 $y’$:

        $$
        x = - f’(p) \quad (\text{令 } p = y’)
        $$

        • 将 $p$ 代回 $y = x p + f(p)$ 得到特殊解(见下)。

(2) 特殊解(包络线解)

当 $x + f’(p) = 0$ 时:

  1. 解出 $p$(常数):

    $$
    p = \varphi(x) \quad\text{(通过 } f’(p) = -x \text{ 得到关系式)}
    $$

  2. 将 $p$ 代回

    $$
    y = x p + f(p)
    $$

    得到的曲线,就是所有直线 $y = Cx + f(C)$ 的 包络线


解法总结

  • 一般解:一族直线

    $$
    y = Cx + f(C)
    $$

  • 特殊解:这族直线的包络线,由

    $$
    x + f’(C) = 0
    $$

    与一般解的形式联立得到。


例题
解方程

$$
y = x y’ + (y’)^2
$$

解:

  1. 一般解
    令 $y’ = C$,代回:

    $$
    y = Cx + C^2
    $$

  2. 特殊解
    $f(p) = p^2 \implies f’(p) = 2p$
    特殊条件:

    $$
    x + 2p = 0 \implies p = -\frac{x}{2}
    $$

    代回:

    $$
    y = x\left(-\frac{x}{2}\right) + \left(-\frac{x}{2}\right)^2
    = -\frac{x^2}{2} + \frac{x^2}{4} = -\frac{x^2}{4}
    $$

最终解:

$$
\boxed{
\begin{cases}
y = Cx + C^2 & \text{(一般解)} \\
y = -\frac{x^2}{4} & \text{(特殊解)}
\end{cases}
}
$$


2.6 拉格朗日方程

拉格朗日方程是一类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,形式为:

$$
y = x f(p) + g(p), \quad p = y’ = \frac{dy}{dx}
$$

其中:

  • $f(p), g(p)$ 是关于 $p$ 的已知函数
  • 与克莱罗方程 $y = x p + f(p)$ 相比,这里的 $x$ 系数由常数 1 变成了一个函数 $f(p)$

拉格朗日方程的解法思路是换元法,把 $p = y’$ 作为新未知函数来求解。

(1) 换元

原方程:

$$
y = x f(p) + g(p)
$$

对 $x$ 求导:

$$
y’ = f(p) + x f’(p) p’ + g’(p) p’
$$

但 $y’ = p$,所以:

$$
p = f(p) + \big[ x f’(p) + g’(p) \big] p’
$$


(2) 分离 $p’$

移项得到:

$$
p - f(p) = \big[ x f’(p) + g’(p) \big] p’
$$

因此:

$$
\frac{dx}{dp} = \frac{g’(p) + x f’(p)}{p - f(p)}
$$


(3) 解线性方程

这是关于 $x(p)$ 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

$$
\frac{dx}{dp} - \frac{f’(p)}{p - f(p)} x = \frac{g’(p)}{p - f(p)}
$$

它的积分因子为:

$$
\mu(p) = \exp!\left( -\int \frac{f’(p)}{p - f(p)} , dp \right)
$$

解出 $x(p)$ 后,再用 $y = x f(p) + g(p)$ 表达 $y$。


解法步骤总结

  1. $p = y’$,将原方程写成 $y = x f(p) + g(p)$。

  2. 求导得到 $p - f(p) = [x f’(p) + g’(p)] p’$。

  3. 改写为

    $$
    \frac{dx}{dp} - \frac{f’(p)}{p - f(p)} x = \frac{g’(p)}{p - f(p)}
    $$

  4. 用积分因子法解 $x(p)$。

  5. 代回 $y = x f(p) + g(p)$,得到参数形式解

    $$
    \begin{cases}
    x = X(p) \\
    y = x f(p) + g(p)
    \end{cases}
    $$

  6. 特殊解(包络线):满足 $\displaystyle p - f(p) = 0$ 的解,对应直线的包络。


例题
解:

$$
y = x (p + 1) + \frac{1}{p}, \quad p = y’
$$

解:

  1. $f(p) = p+1, \quad g(p) = \frac{1}{p}$
    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dx}{dp} - \frac{f’(p)}{p - f(p)} x = \frac{g’(p)}{p - f(p)}
    $$

    先算:

    $$
    f’(p) = 1, \quad p - f(p) = p - (p+1) = -1, \quad g’(p) = -\frac{1}{p^2}
    $$

  2. 代入:

    $$
    \frac{dx}{dp} - \frac{1}{-1} x = \frac{-1/p^2}{-1}
    $$

    即:

    $$
    \frac{dx}{dp} + x = \frac{1}{p^2}
    $$

  3. 积分因子:

    $$
    \mu(p) = e^{\int 1, dp} = e^{p}
    $$

  4. 解得:

    $$
    e^{p} x = \int \frac{e^{p}}{p^2} , dp + C
    $$

    所以:

    $$
    x = e^{-p} \left( \int \frac{e^{p}}{p^2} , dp + C \right)
    $$

  5. 代回 $y = x(p+1) + \frac{1}{p}$ 得到参数解:

    $$
    \begin{cases}
    x = e^{-p} \left( \int \frac{e^{p}}{p^2} , dp + C \right) \\
    y = x(p+1) + \frac{1}{p}
    \end{cases}
    $$


2.7 包络线和奇解

2.7.1. 包络线(Envelope)

几何定义
包络线是一条曲线,它在某个位置上与一族曲线相切,并且在附近不与它们相交。
通俗讲:如果你有一堆曲线像一摞扇形的叶片,包络线就是“外壳曲线”。

数学定义
设一族曲线由

$$
F(x, y, C) = 0
$$

表示,$C$ 是参数。包络线满足:

  1. 它在点 $(x, y)$ 上与族中某条曲线相切;

  2. 这个相切条件可由参数消去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C} = 0
    $$

    与 $F = 0$ 联立得到。


2.7.2. 奇解(Singular Solution)

定义
在微分方程的所有解中,有时会出现一条特殊的解曲线:

  • 不能通过给定的积分常数 $C$ 从一般解中直接得到;
  • 它通常是一般解族的包络线
  • 它可能是唯一的物理解,或者与一般解族一起组成解的完整集。

因此,奇解 = 一般解族的包络线 在大多数经典情形中成立(但并非所有奇解都是包络线,有时奇解来自不同原因)。


2.7.3. 与克莱罗方程、拉格朗日方程的关系

  • 克莱罗方程

    $$
    y = x p + f(p), \quad p = y’
    $$

    一般解是直线族:

    $$
    y = Cx + f(C)
    $$

    特殊解来自:

    $$
    x + f’(C) = 0
    $$

    它恰好是直线族的包络线 → 也是奇解。

  • 拉格朗日方程

    $$
    y = x f(p) + g(p)
    $$

    一般解是一族曲线,特殊解来自:

    $$
    p - f(p) = 0
    $$

    这个特殊解也是一般解族的包络线 → 也是奇解。


2.7.4. 求包络线的步骤(适用于奇解判断)

  1. 已知一般解族:

    $$
    F(x, y, C) = 0
    $$

  2. 对 $C$ 求偏导并令其为零:

    $$
    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C} = 0
    $$

  3. 联立两式消去 $C$,得到曲线方程,这就是包络线(通常是奇解)。


例题(克莱罗方程)
解:

$$
y = x y’ + (y’)^2
$$

  • 一般解:

    $$
    y = Cx + C^2
    $$

  • 包络线条件:

    $$
    \frac{\partial}{\partial C} (y - Cx - C^2) = -x - 2C = 0 \implies C = -\frac{x}{2}
    $$

  • 代回:

    $$
    y = -\frac{x}{2} \cdot x + \left(-\frac{x}{2}\right)^2 = -\frac{x^2}{4}
    $$

结果

  • 一般解族:$y = Cx + C^2$
  • 包络线(奇解):$y = -\frac{x^2}{4}$

几何意义:这一抛物线在每一点上都与族中的某条直线相切。

概念 定义 与微分方程的关系
包络线 与一族曲线相切的曲线 从 $F=0$ 和 $\partial F/\partial C = 0$ 得到
奇解 不能由一般解直接取 $C$ 得到的特殊解 在很多经典方程中,奇解就是一般解族的包络线

3. 伯努利方程(Bernoulli Equation)

伯努利方程是以下形式的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:

$$
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Q(x) y^n
$$

其中:

  • $P(x)$、$Q(x)$ 是已知函数
  • $n$ 是常数(且 $n \neq 0, 1$,因为 $n = 0$ 或 $n = 1$ 时方程退化为一阶线性方程)

特点

  • 直接看是非线性方程(因为有 $y^n$ 项)
  • 通过恰当的变量替换可以化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
  • 这个替换就是 $v = y^{1-n}$ 或者等价地 $y^{n-1}$ 作为新变量

解法步骤

  1. 写出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Q(x) y^n
    $$

  2. 变量替换:
    令:

    $$
    v = y^{1-n}
    $$

    则:

    $$
    \frac{dv}{dx} = (1-n) y^{-n} \frac{dy}{dx}
    $$

  3. 代入原方程:
    原式两边除以 $y^n$:

    $$
    y^{-n} \frac{dy}{dx} + P(x) y^{1-n} = Q(x)
    $$

    注意:

    $$
    y^{-n} \frac{dy}{dx} = \frac{1}{1-n} \frac{dv}{dx}
    $$

    且 $y^{1-n} = v$。

    所以:

    $$
    \frac{1}{1-n} \frac{dv}{dx} + P(x) v = Q(x)
    $$

  4. 化为线性方程:

    $$
    \frac{dv}{dx} + (1-n) P(x) v = (1-n) Q(x)
    $$

    这就是关于 $v$ 的一阶线性方程。

  5. 解线性方程:

    • 积分因子:

      $$
      \mu(x) = e^{\int (1-n) P(x) dx}
      $$

    • 通解:

      $$
      v(x) = \frac{\int \mu(x) (1-n) Q(x) dx + C}{\mu(x)}
      $$

  6. 回代:
    由 $v = y^{1-n}$,得到:

    $$
    y = \big[ v(x) \big]^{\frac{1}{1-n}}
    $$


特殊情况

  • 当 $n = 0$:方程为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P(x) y = Q(x)
    $$

    直接是一阶线性方程

  • 当 $n = 1$:方程为

    $$
    \frac{dy}{dx} + \big(P(x) - Q(x)\big) y = 0
    $$

    也是一阶线性方程。


例题
解:

$$
\frac{dy}{dx} + y = x y^2
$$

解:

  1. $P(x) = 1, \quad Q(x) = x, \quad n = 2$

  2. 令:

    $$
    v = y^{1-2} = y^{-1}
    $$

    则:

    $$
    \frac{dv}{dx} = -y^{-2} \frac{dy}{dx}
    $$

  3. 原方程两边除以 $y^2$:

    $$
    y^{-2} \frac{dy}{dx} + y^{-1} = x
    $$

    即:

    $$
    -\frac{dv}{dx} + v = x
    $$

  4. 改写为:

    $$
    \frac{dv}{dx} - v = -x
    $$

  5. 积分因子:

    $$
    \mu(x) = e^{\int -1 , dx} = e^{-x}
    $$

  6. 解:

    $$
    e^{-x} v = \int -x e^{-x} dx + C
    $$

    分部积分:

    $$
    \int -x e^{-x} dx = (x+1) e^{-x}
    $$

    所以:

    $$
    e^{-x} v = (x+1) e^{-x} + C
    $$

    $$
    v = x + 1 + C e^{x}
    $$

  7. 回代 $v = y^{-1}$:

    $$
    \frac{1}{y} = x + 1 + C e^{x}
    $$

    因此:

    $$
    y = \frac{1}{x + 1 + C e^{x}}
    $$

4. Riccati 方程

Riccati 方程,它在微分方程里是一个重要的非线性一阶方程类型。

Riccati 方程的标准形式是:

$$
\frac{dy}{dx} = a(x) y^2 + b(x) y + c(x)
$$

其中:

  • $a(x), b(x), c(x)$ 是已知函数
  • 这是一个非线性一阶方程(因为有 $y^2$ 项)
  • 如果 $a(x) \equiv 0$,它就退化为线性方程

特点

  1. 非线性:主要难度在 $y^2$ 项
  2. 可通过一个已知特解转化为线性方程
    Riccati 方程一般不能直接求解,但是如果你知道它的一个特解 $y_p(x)$,就可以化简。

解法思想(已知一个特解的情况)

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特解:

$$
y_p’(x) = a(x) y_p^2 + b(x) y_p + c(x)
$$

步骤:

  1. 作代换

    $$
    y(x) = y_p(x) + \frac{1}{u(x)}
    $$

  2. 求导

    $$
    y’ = y_p’ - \frac{u’}{u^2}
    $$

  3. 代入原方程
    用 $y = y_p + 1/u$ 和 $y’$ 代入:

    $$
    y_p’ - \frac{u’}{u^2} = a \left(y_p + \frac{1}{u}\right)^2 + b\left(y_p + \frac{1}{u}\right) + c
    $$

  4. 利用特解方程消去非必要项
    因为 $y_p$ 满足原方程,
    把 $y_p’ = a y_p^2 + b y_p + c$ 代掉,可以消去关于 $y_p$ 的一大堆项。

    结果会变成:

    $$
    -\frac{u’}{u^2} = \frac{2 a y_p + b}{u} + \frac{a}{u^2}
    $$

  5. 乘以 $u^2$:

    $$
    -u’ = (2 a y_p + b) u + a
    $$

    这就是一个一阶线性方程

    $$
    u’ + (2 a y_p + b) u = -a
    $$

  6. 解线性方程

    • 积分因子:

      $$
      \mu(x) = e^{\int (2 a y_p + b) dx}
      $$

    • 解出 $u(x)$

  7. 回代

    $$
    y(x) = y_p(x) + \frac{1}{u(x)}
    $$


特殊情况

  • 如果 $a(x)$ 是常数,且 $b(x), c(x)$ 也简单,有时可以用特殊代换 $y = -\frac{1}{a} \frac{u’}{u}$ 直接化为二阶线性方程。
  • 实际上 Riccati 方程和二阶线性方程有一一对应关系(它是二阶线性方程通过比值变换得到的)。

举个简单例子

解:

$$
\frac{dy}{dx} = y^2 - x^2
$$

  1. 尝试找一个简单特解:假设 $y_p = x$,则

    $$
    y_p’ = 1, \quad y_p^2 - x^2 = x^2 - x^2 = 0
    $$

    不满足 → 失败

    尝试 $y_p = -x$,同样失败。换常数解 $y_p = k$:

    $$
    0 = k^2 - x^2
    $$

    不可能恒成立 → 也失败。
    (说明这个例子得用二阶线性方法处理,而不是直接找常数解)

特性 说明
类型 一阶非线性 ODE
一般形式 $y’ = a(x) y^2 + b(x) y + c(x)$
解法关键 已知一个特解时可化为一阶线性方程
与二阶方程关系 可由二阶线性方程的解变换得到

5. 常系数微分方程组

5.1.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

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指的是形如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 A\mathbf{x}
$$

其中:

  • $\mathbf{x}(t) = \begin{bmatrix} x_1(t) \ x_2(t) \ \vdots \ x_n(t) \end{bmatrix}$ 为未知函数列向量
  • $A$ 是 $n \times n$ 的常系数矩阵(常见情形)
  • 没有常数项或强迫项(因此称为齐次 homogeneous

如果有附加项 $\mathbf{f}(t)$(即 $\frac{d\mathbf{x}}{dt} = A\mathbf{x} + \mathbf{f}(t)$),那就是非齐次的情形(5.2)。


矩阵形式与基本思路

齐次系统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 A\mathbf{x}
$$

的解法与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类似,只不过未知量是向量,系数是矩阵。

核心思想:

  • 单个变量 $y’ = ay$ 的解是 $y(t) = C e^{at}$
  • 矩阵系统的解是 $\mathbf{x}(t) = e^{At} \mathbf{C}$,其中 $e^{At}$ 是矩阵指数。

解法步骤(常系数情形)

步骤 1: 写出特征方程

从矩阵方程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 A\mathbf{x}
$$

假设解形如 $\mathbf{x}(t) = \mathbf{v} e^{\lambda t}$,代入得到:

$$
A\mathbf{v} = \lambda \mathbf{v}
$$

这是矩阵 $A$ 的特征值问题

得到特征方程

$$
\det(A - \lambda I) = 0
$$


步骤 2: 求特征值 $\lambda_i$

每个特征值对应一个(或多个)特征向量。


步骤 3: 求特征向量 $\mathbf{v}_i$

对于每个 $\lambda_i$,解:

$$
(A - \lambda_i I)\mathbf{v} = 0
$$


步骤 4: 写出通解

如果 $A$ 有 $n$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:

$$
\mathbf{x}(t) = c_1 \mathbf{v}_1 e^{\lambda_1 t} + c_2 \mathbf{v}_2 e^{\lambda_2 t} + \dots + c_n \mathbf{v}_n e^{\lambda_n t}
$$


步骤 5(特殊情况): 特征值重根或复数

  • 重根:用广义特征向量求解,解中会出现多项式因子 $t^k$
  • 复特征值:如果 $\lambda = \alpha \pm i\beta$,则解可化为:

$$
e^{\alpha t} \left[ \mathbf{p} \cos(\beta t) + \mathbf{q} \sin(\beta t) \right]
$$


例子
求解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
\begin{bmatrix}
2 & 1 \\
1 & 2
\end{bmatrix} \mathbf{x}
$$


Step 1:特征方程

$$
\det\begin{bmatrix} 2-\lambda & 1 \\ 1 & 2-\lambda \end{bmatrix} = (2-\lambda)^2 - 1 = \lambda^2 - 4\lambda + 3 = 0
$$

$$
\Rightarrow \lambda_1 = 1, \quad \lambda_2 = 3
$$


Step 2:特征向量

  • 对 $\lambda_1 = 1$:

$$
\begin{bmatrix} 1 & 1 \\ 1 & 1 \end{bmatrix} \mathbf{v} = 0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\mathbf{v}_1 = \begin{bmatrix} 1 \\ -1 \end{bmatrix}
$$

  • 对 $\lambda_2 = 3$:

$$
\begin{bmatrix} -1 & 1 \\ 1 & -1 \end{bmatrix} \mathbf{v} = 0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\mathbf{v}_2 = \begin{bmatrix} 1 \\ 1 \end{bmatrix}
$$


Step 3:通解

$$
\mathbf{x}(t) = c_1 \begin{bmatrix} 1 \\ -1 \end{bmatrix} e^{t} + c_2 \begin{bmatrix} 1 \\ 1 \end{bmatrix} e^{3t}
$$


矩阵指数法(更一般的形式)

如果直接求 $e^{At}$:

$$
e^{At} = I + At + \frac{A^2 t^2}{2!} + \dots
$$

一旦求得 $e^{At}$,通解是:

$$
\mathbf{x}(t) = e^{At} \mathbf{x}(0)
$$

适合初值问题。


  • 关键思想:将系统转化为特征值问题
  • 通解是若干个指数函数和特征向量的线性组合
  • 复数特征值会产生正弦和余弦项
  • 矩阵指数 $e^{At}$ 是更高阶统一解法

5.2.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

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 一般写作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 A\mathbf{x} + \mathbf{f}(t)
$$

其中:

  • $\mathbf{x}(t) \in \mathbb{R}^n$:未知向量函数
  • $A$:$n \times n$ 常系数矩阵(也可以是 $t$ 的函数,但常系数最常见)
  • $\mathbf{f}(t)$:已知向量函数,称为外部输入强迫项(forcing term)

如果 $\mathbf{f}(t) \equiv \mathbf{0}$,就退化成齐次系统。


一般解的结构

核心性质
非齐次线性系统的解 = 齐次系统的通解 + 任意一个特解。

即:

$$
\mathbf{x}(t) = \mathbf{x}_h(t) + \mathbf{x}_p(t)
$$

  • $\mathbf{x}_h(t)$:齐次方程 $\frac{d\mathbf{x}}{dt} = A\mathbf{x}$ 的通解(5.1 已讲)
  • $\mathbf{x}_p(t)$: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

解法方法

方法一:常数变易法(Variation of Parameters)

Step 1:求齐次通解

齐次解:

$$
\mathbf{x}_h(t) = e^{At} \mathbf{C}
$$

Step 2:假设常数变为函数

将常数向量 $\mathbf{C}$ 改为 $\mathbf{u}(t)$:

$$
\mathbf{x}_p(t) = e^{At} \mathbf{u}(t)
$$

Step 3:代回原方程

代入 $\frac{d\mathbf{x}_p}{dt} = A e^{At} \mathbf{u}(t) + e^{At} \mathbf{u}’(t)$:

$$
A e^{At} \mathbf{u}(t) + e^{At} \mathbf{u}’(t) = A e^{At} \mathbf{u}(t) + \mathbf{f}(t)
$$

化简得到:

$$
e^{At} \mathbf{u}’(t) = \mathbf{f}(t)
$$

因此:

$$
\mathbf{u}’(t) = e^{-At} \mathbf{f}(t)
$$

Step 4:积分求 $\mathbf{u}(t)$

$$
\mathbf{u}(t) = \int e^{-At} \mathbf{f}(t) , dt
$$

Step 5:写出特解

$$
\mathbf{x}_p(t) = e^{At} \int e^{-At} \mathbf{f}(t) , dt
$$


方法二:矩阵指数公式(Duhamel 公式)

直接给出初值问题解:

$$
\mathbf{x}(t) = e^{A(t-t_0)} \mathbf{x}(t_0) + \int_{t_0}^t e^{A(t-s)} \mathbf{f}(s) , ds
$$

  • 第一项:齐次解(由初值决定)
  • 第二项:外部输入对系统的影响(卷积形式)

方法三:待定系数法

  • 适合 $\mathbf{f}(t)$ 是多项式、指数、正弦/余弦等有限组合的情况
  • 假设特解形式与 $\mathbf{f}(t)$ 类似,代入方程求系数

例如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
\begin{bmatrix} 1 & 0 \\ 0 & 2 \end{bmatrix} \mathbf{x} +
\begin{bmatrix} e^t \\ \cos t \end{bmatrix}
$$

可以分别假设特解第一分量是 $k e^t$,第二分量是 $a\cos t + b\sin t$。


例子

求解:

$$
\frac{d\mathbf{x}}{dt} =
\begin{bmatrix} 2 & 0 \\ 0 & 3 \end{bmatrix} \mathbf{x} +
\begin{bmatrix} e^{2t} \\ t \end{bmatrix}
$$


Step 1:齐次解

$$
\mathbf{x}_h(t) =
\begin{bmatrix} C_1 e^{2t} \\ C_2 e^{3t} \end{bmatrix}
$$


Step 2:特解(待定系数法)

  • 对第一分量:

$$
x_1’ = 2x_1 + e^{2t}
$$

假设 $x_{1p} = kt e^{2t}$,代入:

$$
(2k t + k)e^{2t} = 2k t e^{2t} + e^{2t} \quad\Rightarrow\quad k = 1
$$

所以 $x_{1p} = t e^{2t}$

  • 对第二分量:

$$
x_2’ = 3x_2 + t
$$

假设 $x_{2p} = at + b$,代入:

$$
a = 3(at + b) + t \quad\Rightarrow\quad a = 3a,\quad 0 = 3b + t
$$

把左右两边按幂次分组:

  • $t$ 的系数:左边为 $-3a$,右边为 $1$,所以

    $$
    -3a=1 \ \Longrightarrow\ a=-\frac13.
    $$

  • 常数项:左边为 $a-3b$,右边为 $0$,所以

    $$
    a-3b=0 \ \Longrightarrow\ -\frac13-3b=0 \ \Longrightarrow\ b=-\frac19.
    $$

于是特解为

$$
x_{2p}(t)= -\frac13,t - \frac19.
$$

检验(带回原方程):

$$
x_{2p}’ = -\frac13,\qquad 3x_{2p}+t = 3!\left(-\frac13 t-\frac19\right)+t = -t-\frac13+t = -\frac13.
$$

两边相等,成立。


Step 3:总解

$$
\mathbf{x}(t) =
\begin{bmatrix} C_1 e^{2t} + t e^{2t} \\ C_2 e^{3t} - \frac13 t - \frac19 \end{bmatrix}
$$


  • 核心公式(常数变易法 / Duhamel 公式):

$$
\mathbf{x}(t) = e^{A(t-t_0)}\mathbf{x}(t_0) + \int_{t_0}^t e^{A(t-s)} \mathbf{f}(s) , ds
$$

  • 齐次解:取 $\mathbf{f}(t) \equiv 0$
  • 特解:用常数变易法或待定系数法求
  • 对于工程控制系统,Duhamel 公式直接给出系统对输入的响应(卷积形式)

6. 欧拉方程

6.1 二阶齐次欧拉方程

二阶齐次欧拉方程其实是“系数随 $x$ 变化、但按幂次成比例”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。

标准形式是:

$$
x^2 y’’ + a x y’ + b y = 0, \quad x > 0
$$

其中 $a, b$ 是常数。
有时也写成:

$$
y’’ + \frac{a}{x} y’ + \frac{b}{x^2} y = 0
$$

这种方程也叫 Cauchy–Euler 方程等次方程


特点

  • 系数不是常数,而是按 $x$ 的幂次变化,例如 $x^2$、$x$、常数。
  • 它的解法很像常系数方程,只不过不是用 $e^{rt}$ 形式,而是用幂函数 $x^m$ 形式。
  • 原因:若把 $t = \ln x$,方程会变成一个常系数方程。

解法步骤

方法一: 幂函数试探法

  1. 假设解的形式为:

    $$
    y = x^m
    $$

  2. 计算导数:

    $$
    y’ = m x^{m-1}, \quad y’’ = m(m-1) x^{m-2}
    $$

  3. 代入方程:

    $$
    x^2 \cdot m(m-1) x^{m-2} + a x \cdot m x^{m-1} + b x^m = 0
    $$

    化简得:

    $$
    \big[ m(m-1) + a m + b \big] x^m = 0
    $$

  4. 得到特征方程

    $$
    m^2 + (a-1) m + b = 0
    $$


方法二: 对数变换法

令:

$$
t = \ln x, \quad Y(t) = y(e^t)
$$

则:

$$
\frac{dy}{dx} = \frac{1}{x} \frac{dY}{dt}, \quad \frac{d^2y}{dx^2} = \frac{1}{x^2} \left( \frac{d^2Y}{dt^2} - \frac{dY}{dt} \right)
$$

代入原方程会变成一个常系数二阶方程

$$
Y’’ + (a-1) Y’ + b Y = 0
$$

然后用常系数方法解,最后代回 $x = e^t$。


解的类型

设特征方程:

$$
m^2 + (a-1)m + b = 0
$$

判别式:

$$
\Delta = (a-1)^2 - 4b
$$

  • 情况 1:两个不同实根 $m_1 \neq m_2$

    $$
    y = C_1 x^{m_1} + C_2 x^{m_2}
    $$

  • 情况 2:重根 $m_1 = m_2 = m$

    $$
    y = C_1 x^{m} + C_2 x^{m} \ln x
    $$

  • 情况 3:复根 $m = \alpha \pm i\beta$

    $$
    y = x^{\alpha} \left[ C_1 \cos(\beta \ln x) + C_2 \sin(\beta \ln x) \right]
    $$


:解

$$
x^2 y’’ + 3x y’ + y = 0
$$

  1. 特征方程:

$$
m(m-1) + 3m + 1 = m^2 + 2m + 1 = (m+1)^2 = 0
$$

  1. 重根 $m = -1$
  2. 解:

$$
y = C_1 x^{-1} + C_2 x^{-1} \ln x
$$


特点总结

  • 形如 $x^k$ 系数 → 用 $y = x^m$ 试探
  • 特征方程解法与常系数类似
  • 有重根时出现 $\ln x$
  • 有复根时出现 $\cos(\beta \ln x), \sin(\beta \ln x)$
  • 通过 $t = \ln x$ 可以化为常系数方程

6.2 高阶齐次欧拉方程

高阶齐次欧拉方程,它是二阶欧拉方程在高阶(3 阶、4 阶…)的自然推广。

一个 n 阶齐次欧拉方程 一般写成:

$$
x^n y^{(n)} + a_{n-1} x^{n-1} y^{(n-1)} + a_{n-2} x^{n-2} y^{(n-2)} + \dots + a_1 x y’ + a_0 y = 0
$$

其中 $a_k$ 都是常数,且各项的 $x$ 次方与导数的阶数相加相等(这就是“等次”)。


解法思想

高阶欧拉方程和二阶欧拉方程的核心方法完全一样

  • 猜解 $y = x^m$(幂函数)
  • 化为代数方程(特征方程)
  • 解出 $m$ 后,根据根的类型写出通解

解法步骤

Step 1:试探解

$$
y = x^m
$$

计算导数:

$$
y’ = m x^{m-1}, \quad y’’ = m(m-1) x^{m-2}, \quad y^{(k)} = m(m-1)\dots(m-k+1) x^{m-k}
$$


Step 2:代入方程

以三阶为例:

$$
x^3 y’’’ + a_2 x^2 y’’ + a_1 x y’ + a_0 y = 0
$$

代入 $y = x^m$:

$$
x^3 [m(m-1)(m-2) x^{m-3}] + a_2 x^2 [m(m-1) x^{m-2}] + a_1 x [m x^{m-1}] + a_0 x^m = 0
$$

化简:

$$
\big[ m(m-1)(m-2) + a_2 m(m-1) + a_1 m + a_0 \big] x^m = 0
$$


Step 3:特征方程

得到m 的多项式方程

$$
m(m-1)(m-2) + a_2 m(m-1) + a_1 m + a_0 = 0
$$

一般情况下,n 阶欧拉方程的特征方程是一个 n 次多项式


Step 4:根据根的情况写解

设多项式有根:

  • 不同实根 $m_1, m_2, \dots, m_n$:

    $$
    y = C_1 x^{m_1} + C_2 x^{m_2} + \dots + C_n x^{m_n}
    $$

  • 重根:若 $m$ 是重根,解中会出现 $\ln x$ 的幂次:

    $$
    x^m, \quad x^m \ln x, \quad x^m (\ln x)^2, \dots
    $$

  • 复根:若 $m = \alpha \pm i\beta$,则解为:

    $$
    x^{\alpha} \cos(\beta \ln x), \quad x^{\alpha} \sin(\beta \ln x)
    $$

    (多个复根可叠加)


对数变换法(另一种思路)

令 $t = \ln x, ; Y(t) = y(e^t)$,有:

$$
\frac{d}{dx} = \frac{1}{x} \frac{d}{dt}
$$

这样高阶欧拉方程会变成一个常系数高阶方程

$$
Y^{(n)} + b_{n-1} Y^{(n-1)} + \dots + b_0 Y = 0
$$

直接用常系数法解,然后再代回 $x = e^t$。


:解

$$
x^3 y’’’ - 3x^2 y’’ + 4x y’ - 4y = 0
$$


Step 1 试 $y = x^m$,代入得特征方程:

$$
m(m-1)(m-2) - 3m(m-1) + 4m - 4 = 0
$$


Step 2 展开:

$$
m^3 - 3m^2 + 2m - 3m^2 + 3m + 4m - 4 = m^3 - 6m^2 + 9m - 4 = 0
$$


Step 3 因式分解:

$$
(m-1)^2 (m-4) = 0
$$


Step 4 根:

  • 重根 $m=1$(重数 2)
  • 单根 $m=4$

解:

$$
y = C_1 x + C_2 x \ln x + C_3 x^4
$$


高阶齐次欧拉方程:

  • 与二阶欧拉方程方法相同,只是特征方程阶数更高
  • 根的类型 → 通解的结构(幂函数、幂×对数、幂×三角)
  • 对数变换 $t = \ln x$ 可以一键变成常系数问题

6.3 高阶非齐次欧拉方程

高阶非齐次欧拉方程,它是在高阶齐次欧拉方程的基础上,加了一个非齐次项 $f(x)$。

一个 n 阶非齐次欧拉方程可以写成:

$$
x^n y^{(n)} + a_{n-1} x^{n-1} y^{(n-1)} + \dots + a_1 x y’ + a_0 y = f(x)
$$

其中 $a_k$ 为常数,$f(x)$ 为已知函数。
齐次部分的系数依然满足“等次”规律。


解的结构

$$
y = y_h + y_p
$$

  • $y_h$:齐次方程的通解(跟 6.2 一样)
  • $y_p$: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

所以,关键是:

  1. 先解齐次部分(特征方程 → 根型 → 通解)
  2. 再求特解(方法取决于 $f(x)$ 形式)

求特解的方法

高阶非齐次欧拉方程的特解可以用 两大方法

方法一:降维变换法($t = \ln x$)

  1. 令 $t = \ln x, \quad Y(t) = y(e^t)$

  2. 将欧拉方程变成一个 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

    $$
    L(D) Y = F(t), \quad D = \frac{d}{dt}
    $$

  3. 用常系数方程的常规方法求特解(如待定系数法、参数变易法)

  4. 再代回 $x = e^t$


方法二:直接试探法(待定系数)

如果 $f(x)$ 是比较简单的函数(如幂函数、幂×对数、幂×三角),可以直接在 $x$ 变量下猜解:

  • 如果 $f(x) = x^k$

    • 若 $m=k$ 不是齐次方程的根,试 $y_p = A x^k$
    • 若 $m=k$ 是根,试 $y_p = A x^k \ln x$
    • 若是重根,乘更高次 $(\ln x)^p$
  • 如果 $f(x) = x^k \ln^p x$

    • 猜 $y_p = x^k$ 的多项式(对数幂次与 $f$ 相同)
    • 如果 $m=k$ 是特征方程根,则额外乘 $\ln x$
  • 如果 $f(x) = x^k \cos(\beta \ln x)$ 或 $x^k \sin(\beta \ln x)$

    • 猜解形式为:

      $$
      x^k \left( A \cos(\beta \ln x) + B \sin(\beta \ln x) \right)
      $$

    • 若对应复根 $\alpha \pm i\beta$ 是齐次方程的根,则乘 $\ln x$


:解

$$
x^2 y’’ - x y’ + y = x^2
$$


Step 1:解齐次方程

方程:

$$
x^2 y’’ - x y’ + y = 0
$$

试 $y = x^m$:

$$
m(m-1) - m + 1 = m^2 - 2m + 1 = (m-1)^2 = 0
$$

重根 $m=1$ →

$$
y_h = C_1 x + C_2 x \ln x
$$


Step 2:求特解

非齐次项 $f(x) = x^2$,猜 $y_p = A x^2$(注意 $m=2$ 不是齐次根)

代入:

$$
y_p’ = 2A x, \quad y_p’’ = 2A
$$

$$
x^2(2A) - x(2A x) + A x^2 = 2A x^2 - 2A x^2 + A x^2 = A x^2
$$

等于 $x^2$ → $A = 1$

所以:

$$
y_p = x^2
$$


Step 3:通解

$$
y = C_1 x + C_2 x \ln x + x^2
$$


总结解题流程

  1. 齐次解

    • 猜 $x^m$ → 特征方程 → 根型 → 写通解
  2. 特解

    • 待定系数法(幂函数、幂×对数、幂×三角)
    • 若猜的指数/频率与齐次根冲突,乘上 $\ln x$
  3. 通解 = 齐次解 + 特解

7. 二阶常微分方程

7.1. 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

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是指形如:

$$
a y’’ + b y’ + c y = 0
$$

其中:

  • $a, b, c$ 为常数($a \neq 0$)
  • $y’’$ 是 $y$ 关于 $x$ 的二阶导数
  • $y’$ 是一阶导数
  • $y$ 是未知函数

这是一个二阶、线性、常系数、齐次的常微分方程。


解法思路
(1) 特征方程法

我们假设解的形式为:

$$
y = e^{rx}
$$

代入原方程:

$$
a (r^2 e^{rx}) + b (r e^{rx}) + c (e^{rx}) = 0
$$

提取 $e^{rx}$(它永不为零):

$$
a r^2 + b r + c = 0
$$

得到特征方程

$$
a r^2 + b r + c = 0
$$


(2) 根据判别式分类讨论

设判别式:

$$
\Delta = b^2 - 4ac
$$

  1. 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$r_1, r_2$($\Delta > 0$)

    $$
    y = C_1 e^{r_1 x} + C_2 e^{r_2 x}
    $$

    其中 $C_1, C_2$ 为常数。

  2. 两个相等的实根 $r_1 = r_2 = r$($\Delta = 0$)

    $$
    y = (C_1 + C_2 x) e^{rx}
    $$

    或写作

    $$
    y = C_1 e^{rx} + C_2 x e^{rx}
    $$

  3. 一对共轭复根 $r_{1,2} = \alpha \pm i \beta$($\Delta < 0$)
    根据欧拉公式 $e^{i\beta x} = \cos(\beta x) + i\sin(\beta x)$,解为

    $$
    y = e^{\alpha x} \left( C_1 \cos(\beta x) + C_2 \sin(\beta x) \right)
    $$


三种情况总结表

判别式 $\Delta$ 根的类型 通解形式
$\Delta > 0$ 两个不等实根 $r_1, r_2$ $y = C_1 e^{r_1 x} + C_2 e^{r_2 x}$
$\Delta = 0$ 两个相等实根 $r$ $y = (C_1 + C_2 x) e^{rx}$
$\Delta < 0$ 共轭复根 $\alpha \pm i \beta$ $y = e^{\alpha x} ( C_1 \cos \beta x + C_2 \sin \beta x)$

例1
解方程:

$$
y’’ - 5y’ + 6y = 0
$$

解:
特征方程:

$$
r^2 - 5r + 6 = 0
$$

$$
(r - 2)(r - 3) = 0 \quad\Rightarrow\quad r_1 = 2,\ r_2 = 3
$$

通解:

$$
y = C_1 e^{2x} + C_2 e^{3x}
$$


例2
解方程:

$$
y’’ - 4y’ + 4y = 0
$$

解:
特征方程:

$$
r^2 - 4r + 4 = 0
$$

$$
(r - 2)^2 = 0 \quad\Rightarrow\quad r = 2
$$

通解:

$$
y = (C_1 + C_2 x) e^{2x}
$$


例3
解方程:

$$
y’’ + 2y’ + 5y = 0
$$

解:
特征方程:

$$
r^2 + 2r + 5 = 0
$$

$$
r = -1 \pm 2i
$$

通解:

$$
y = e^{-x} \left( C_1 \cos 2x + C_2 \sin 2x \right)
$$


小结

  • 核心方法:假设指数型解 $y=e^{rx}$ → 求特征方程 → 分类讨论
  • 三种根型决定三种解的形式
  • 复数根时记得用欧拉公式化为实解

7.2. 二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

二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指:

$$
a y’’ + b y’ + c y = f(x)
$$

其中:

  • $a, b, c$ 为常数($a \neq 0$)
  • $f(x)$ 不恒为零(非齐次项)
  • $y$ 是未知函数

它和 齐次方程 的区别就是右边 $f(x) \neq 0$。


基本原理

$$
\text{通解} = \text{齐次解} + \text{特解}
$$

  • 齐次解 $y_h$:解对应的齐次方程

    $$
    a y’’ + b y’ + c y = 0
    $$

    特征方程法(7.1 讲过)

  • 特解 $y_p$:找一个能满足原方程的特定解,方法取决于 $f(x)$ 的形式


特解求法

主要方法有:

(1) 常数变易法(Variation of Parameters)

适用范围:任意 $f(x)$(通用但计算量大)
步骤:

  1. 求齐次解 $y_h = C_1 y_1 + C_2 y_2$
  2. 假设特解 $y_p = u_1(x) y_1 + u_2(x) y_2$
  3. 加上条件 $u_1’ y_1 + u_2’ y_2 = 0$,解出 $u_1’, u_2’$
  4. 积分得到 $u_1, u_2$

公式(常用记忆法):

$$
u_1’ = - \frac{y_2 f(x)}{W}, \quad
u_2’ = \frac{y_1 f(x)}{W}
$$

其中 $W = \begin{vmatrix} y_1 & y_2 \\ y_1’ & y_2’ \end{vmatrix}$ 是朗斯基行列式。


(2) 待定系数法(Method of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)

适用范围:当 $f(x)$ 是以下类型的线性组合时:

  • $P_n(x)$(多项式)
  • $e^{kx}$
  • $\sin(\omega x)$, $\cos(\omega x)$
  • 以及这些的乘积

步骤

  1. 根据 $f(x)$ 的形式假设 $y_p$ 的形式
  2. 代入方程求系数

注意:如果 $y_p$ 假设的形式与齐次解的某部分重复,需要乘以 $x$(一次不够就乘 $x^2$)。


例题

例1(待定系数法)

$$
y’’ - 3y’ + 2y = e^x
$$


齐次方程:

$$
r^2 - 3r + 2 = 0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r=1,2
$$

齐次解:

$$
y_h = C_1 e^x + C_2 e^{2x}
$$

非齐次项 $e^x$ 与 $e^x$ 在齐次解中重复 ⇒ 假设:

$$
y_p = A x e^x
$$

代入原方程求 $A$:

$$
y_p’ = A e^x + A x e^x
$$

$$
y_p’’ = 2A e^x + A x e^x
$$

代回:

$$
(2A e^x + A x e^x) - 3(A e^x + A x e^x) + 2(A x e^x) = e^x
$$

整理:

$$
(2A - 3A) e^x = e^x \quad\Rightarrow\quad -A = 1 \quad\Rightarrow\quad A = -1
$$

所以:

$$
y_p = -x e^x
$$

通解:

$$
y = C_1 e^x + C_2 e^{2x} - x e^x
$$


例2(常数变易法)

$$
y’’ + y = \sec x
$$

齐次解:

$$
r^2 + 1 = 0 \quad\Rightarrow\quad r = \pm i
$$

$$
y_h = C_1 \cos x + C_2 \sin x
$$

$y_1 = \cos x,\ y_2 = \sin x,\ W = 1$

常数变易法:

$$
u_1’ = - \frac{\sin x \cdot \sec x}{1} = -\tan x
$$

$$
u_1 = \ln|\cos x|
$$

$$
u_2’ = \frac{\cos x \cdot \sec x}{1} = 1
$$

$$
u_2 = x
$$

特解:

$$
y_p = u_1 y_1 + u_2 y_2 = (\ln|\cos x|) \cos x + x \sin x
$$

通解:

$$
y = C_1 \cos x + C_2 \sin x + (\ln|\cos x|) \cos x + x \sin x
$$


  • 通解结构:$y = y_h + y_p$

  • 两种主要方法

    • 待定系数法:快,但只适用于特殊 $f(x)$
    • 常数变易法:通用,适合复杂 $f(x)$
  • 特解假设时避免与齐次解重复(乘 $x$)


7.3. 二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特解猜法速查表

考虑方程:

$$
a y’’ + b y’ + c y = f(x)
$$

  1. 先求齐次解 $y_h$,找到根的类型和 $y_1, y_2$
  2. 根据 $f(x)$ 形式猜特解 $y_p$(待定系数法)
  3. 如果猜的形式和齐次解重复 ⇒ 乘以 $x$,必要时乘 $x^2$

表格

非齐次项 $f(x)$ 形式 初始假设的 $y_p$ 形式 与齐次解重复时的处理
常数 $K$ $A$ 乘 $x$
$e^{kx}$ $A e^{kx}$ 乘 $x$
多项式 $P_n(x)$(次数 $n$) $a_n x^n + \dots + a_1 x + a_0$ 乘 $x$
多项式 × $e^{kx}$ $(a_n x^n + \dots + a_0) e^{kx}$ 乘 $x$
$\sin \omega x$ 或 $\cos \omega x$ $A \cos \omega x + B \sin \omega x$ 乘 $x$
$e^{kx} \cos \omega x$ 或 $e^{kx} \sin \omega x$ $e^{kx}(A \cos \omega x + B \sin \omega x)$ 乘 $x$

快速判断重复的方法

  • 如果 $f(x)$ 对应的 $y_p$ 中包含的指数项 $e^{kx}$ 或三角项 $\cos,\sin$,在 $y_h$ 中已经出现过,就算重复
  • 重复一次 ⇒ 乘 $x$
  • 重复两次(极少见)⇒ 乘 $x^2$

例1

$$
y’’ - 2y’ + y = e^x
$$

齐次方程根:$r^2 - 2r + 1 = 0 \Rightarrow r=1$(重根)
齐次解:$y_h = C_1 e^x + C_2 x e^x$
非齐次项:$e^x$,与齐次解重复 ⇒ 乘 $x^2$
猜:$y_p = A x^2 e^x$


例2

$$
y’’ + y = \cos x
$$

齐次解:$C_1 \cos x + C_2 \sin x$
非齐次项 $\cos x$ 与齐次解重复 ⇒ 乘 $x$
猜:$y_p = x (A \cos x + B \sin x)$


8. 高阶微分方程

8.1. 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

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在考试里常见,关键点是——它虽然是高阶微分方程,但通过某些技巧可以降低阶数,化成二阶或一阶方程来解。

设有一个 $n$ 阶微分方程

$$
F(x, y, y’, y’’, \dots, y^{(n)}) = 0
$$

如果它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转化为低阶方程(通常是一阶或二阶),就称为 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


常见的降阶情形

1️⃣情形1:方程中没有 $y$ 本身

即方程只含有 $y’, y’’, \dots, y^{(n)}$。

做代换:

$$
p = y’, \quad p’ = y’’, \quad \dots
$$

这样就能把一个 $n$ 阶方程降成 $(n-1)$ 阶方程。

例题

$$
y’’ + y’ = 0
$$

代 $p = y’$,得

$$
p’ + p = 0 \quad\Rightarrow\quad p = C_1 e^{-x}
$$

再积分:

$$
y = \int p dx = \int C_1 e^{-x} dx = -C_1 e^{-x} + C_2
$$


2️⃣情形2:方程中没有 $x$

即方程只含有 $y, y’, y’’, \dots, y^{(n)}$,但不显含 $x$。

做代换:

$$
p = y’, \quad y’’ = \frac{dp}{dx} = \frac{dp}{dy} \cdot \frac{dy}{dx} = p \frac{dp}{dy}
$$

这样就能把高阶方程降一阶(因为把 $x$ 消掉了)。

例题

$$
y’’ = f(y)
$$

代入:

$$
p = y’, \quad y’’ = p \frac{dp}{dy}
$$

得到

$$
p \frac{dp}{dy} = f(y)
$$

这是一个关于 $p, y$ 的一阶方程。解出 $p(y)$ 后,再积分得到 $y(x)$。


3️⃣情形3:方程是齐次型(关于导数的齐次方程)

如果方程是形如

$$
F(y’, y’’, \dots, y^{(n)}) = 0
$$

可以做比值代换:

$$
y’ = p, \quad \frac{y’’}{y’} = \frac{dp}{dy}, \dots
$$

把它转化为低阶方程。


4️⃣情形4:方程具有对称性

有时候高阶方程会因为变量对称性而降阶,例如:

  • 只含有偶数阶导数
  • 只含有奇数阶导数

比如:

$$
y^{(4)} + y’’ = 0
$$

令 $z = y’’$,则变成

$$
z’’ + z = 0
$$

这就是二阶方程了。


例题整理

例1(无 $y$)

$$
y’’ - 2y’ = 0
$$

令 $p=y’$,得

$$
p’ - 2p = 0 \quad\Rightarrow\quad p = C_1 e^{2x}
$$

积分:

$$
y = \frac{C_1}{2} e^{2x} + C_2
$$


例2(无 $x$)

$$
y’’ = y
$$

令 $p=y’$,

$$
y’’ = \frac{dp}{dx} = \frac{dp}{dy}\cdot \frac{dy}{dx} = p \frac{dp}{dy}
$$

所以:

$$
p \frac{dp}{dy} = y
$$

积分:

$$
\frac{p^2}{2} = \frac{y^2}{2} + C \quad\Rightarrow\quad p = \sqrt{y^2 + C}
$$

再积分:

$$
\frac{dy}{dx} = \sqrt{y^2 + C}
$$

这是一个一阶可分离变量方程。


例3(只含偶阶导数)

$$
y^{(4)} - y’’ = 0
$$

令 $z = y’’$,则

$$
z’’ - z = 0
$$

解得:

$$
z = C_1 e^x + C_2 e^{-x}
$$

再积分两次得到 $y(x)$。


8.2.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

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(Second-order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) 指的是含有未知函数 $y(x)$、其一阶导数 $y’(x)$、二阶导数 $y’’(x)$ 的方程,并且 $y(x)$、$y’(x)$、$y’’(x)$ 的系数只依赖于 $x$,且方程关于 $y$ 是线性的。一般写成:

$$
a_2(x)y’’ + a_1(x)y’ + a_0(x)y = f(x), \quad a_2(x) \neq 0
$$

其中:

  • $a_2(x), a_1(x), a_0(x)$ 称为系数函数 (coefficient functions);
  • $f(x)$ 称为非齐次项 (nonhomogeneous term);
  • 如果 $f(x) = 0$,则称为齐次方程 (homogeneous equation)。

通常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:

$$
y’’ + p(x)y’ + q(x)y = r(x),
$$

其中
$p(x) = \dfrac{a_1(x)}{a_2(x)}$,
$q(x) = \dfrac{a_0(x)}{a_2(x)}$,
$r(x) = \dfrac{f(x)}{a_2(x)}$。


二阶线性方程的解分为两部分:

$$
y(x) = y_h(x) + y_p(x),
$$

  • $y_h(x)$:齐次方程的通解 (complementary solution, homogeneous solution)
    解 $y’’ + p(x)y’ + q(x)y = 0$。
  • $y_p(x)$:非齐次方程的特解 (particular solution)
    解 $y’’ + p(x)y’ + q(x)y = r(x)$ 的一个特殊解。

齐次方程的解法

考虑常系数情形(最常见也最重要):

$$
y’’ + ay’ + by = 0.
$$

1️⃣特征方程 (Characteristic equation)

假设解形如 $y = e^{\lambda x}$,代入得到:

$$
\lambda^2 + a\lambda + b = 0.
$$

这是特征方程,解的情况分为三类:

  1. 两个不相等实根 $\lambda_1, \lambda_2$

    $$
    y_h(x) = C_1 e^{\lambda_1 x} + C_2 e^{\lambda_2 x}.
    $$

  2. 一个重根 $\lambda$

    $$
    y_h(x) = (C_1 + C_2 x)e^{\lambda x}.
    $$

  3. 一对共轭复根 $\lambda_{1,2} = \alpha \pm i\beta$

    $$
    y_h(x) = e^{\alpha x}\big(C_1\cos(\beta x) + C_2\sin(\beta x)\big).
    $$


常见的求特解方法有:

  1. 待定系数法 (Method of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)
    适用于 $r(x)$ 是多项式、指数函数、三角函数或它们的线性组合。假设 $y_p(x)$ 的形式与 $r(x)$ 类似,再代入确定系数。

  2. 参数变动法 (Variation of Parameters)
    一种通用方法,设

    $$
    y_p(x) = u_1(x)y_1(x) + u_2(x)y_2(x),
    $$

    其中 $y_1, y_2$ 是齐次方程的两个基本解,然后利用行列式公式(Wronskian 行列式)解出 $u_1, u_2$。


解的存在唯一性

定理:若 $p(x), q(x), r(x)$ 在区间 $I$ 上连续,则对于初值条件

$$
y(x_0) = y_0, \quad y’(x_0) = y_1,
$$

该方程在 $I$ 上存在唯一解。


🌟 例题

解方程:

$$
y’’ - 3y’ + 2y = e^x.
$$


Step 1: 写出齐次方程

齐次方程为:

$$
y’’ - 3y’ + 2y = 0.
$$

设 $y = e^{\lambda x}$,得到特征方程

$$
\lambda^2 - 3\lambda + 2 = 0.
$$

解得:

$$
\lambda_1 = 1, \quad \lambda_2 = 2.
$$

所以齐次解为:

$$
y_h(x) = C_1 e^x + C_2 e^{2x}.
$$


Step 2: 求特解 $y_p(x)$

右边 $r(x) = e^x$,它和齐次解中的 $e^x$ 重复(称为“共振情况”),所以我们尝试特解形式:

$$
y_p(x) = Ax e^x.
$$


Step 3:代入原方程

计算导数:

$$
y_p’ = A e^x + Ax e^x,
$$

$$
y_p’’ = 2Ae^x + Ax e^x.
$$

代入方程:

$$
(2Ae^x + Ax e^x) - 3(Ae^x + Ax e^x) + 2(Ax e^x) = e^x.
$$

整理:

$$
(2A - 3A)e^x + (A - 3A + 2A)x e^x = e^x,
$$

$$
(-A)e^x + 0 \cdot x e^x = e^x.
$$

于是:

$$
-A e^x = e^x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A = -1.
$$

所以:

$$
y_p(x) = -x e^x.
$$


Step 4:写出通解

通解为:

$$
y(x) = y_h(x) + y_p(x) = C_1 e^x + C_2 e^{2x} - x e^x.
$$

✅ 最终答案

$$
\boxed{y(x) = C_1 e^x + C_2 e^{2x} - x e^x}
$$

偷偷说

微分方程相对来说,在修考只是一个Side Dish的存在www,熟记每个模板应该就没有太大问题了。


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
http://toutou.zeabur.app/2025/08/10/Ordinary-Differential-Equation/
Author
toutou
Posted on
August 10, 2025
Licensed under